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产业类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通政办发〔2016〕166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通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南通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形势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南通文化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通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全面落实“八项工程”、努力实现“八个领先”战略部署,落实全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工程取得了新进展,文化引领功能显著增强,文化服务质量广受认可,文化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文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一、文化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紧扣文化建设主心骨,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基层理论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旋律”。建成了有3509人组成的四级理论宣讲队伍,构建理论武装工作新常态的成功做法被《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等深入报道。

宣传引导能力日益增强。着力锤炼和提升城市的精神文化品格,不断赋予“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源泉。强化新闻舆论宣传,每年在中央和省级媒体上刊用报道1200余篇,境外主流媒体刊用报道200篇,推动南通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切实抓好网上舆论工作,培植好南通网、江海明珠网等主流网站,传播南通好声音。

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发扬光大。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掘和推广全市“凡人善举”所体现的高尚道德情操,涌现出宋英、周江疆、胡汉生等一批叫响全国的重大先进典型,磨刀老人吴锦泉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各行业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爱心邮路”延伸到600多条,江海志愿者群体发展到近70万人。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2012年、2015年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成立南通市社会科学院。我市获得省十二届、十三届哲社奖共33项。社科普及工作在全省连续5年荣获先进,建成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社科联连续5年获评全国先进,6人获评全国先进个人。新编《张謇全集》、《南通市志(1983~2005)》出版,江海文化丛书出版4辑26册。

二、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提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提升工程为抓手,新建、改扩建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1平方米。各县(市)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如皋、海门、通州、海安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图书馆(少儿馆)新馆建成开放。伶工学社复建开放,挂牌梅兰芳教育基地。

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全面推进乡镇广电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率先在全省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以市为中心、县为节点、乡镇为基础,面向全市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南通经验”全省推广。市文广新局被国家人社部和广电总局联合表彰为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

文化惠民活动日益繁荣。持续多年打造的“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先后获得文化部“群星奖”,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五月风”文艺展示月、“童声里的中国”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民阅读和书香南通建设扎实推进,“南通韬奋读书节”被评为江苏省双十佳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南通市获评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先进市,如皋、海门获评示范县和先进县。

三、艺术精品生产成果丰硕,文化创作活力逐步增强。

舞台艺术成绩喜人。话剧《母亲的守望》、越剧《董小宛与冒辟疆》、《又见桃花雨》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话剧小品《目击者》荣获第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一等奖、江苏戏剧奖金奖。如东魔术《变鸽子》、《梅花三弄》分获第九届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魔术金奖和铜奖。

书画艺术影响提升。“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品牌效应逐步放大。邵连、张卫等8人次6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织举办“中国梦·江海风-全省画院院长作品邀请展”和“高标英辉-王个簃金石书画作品暨文献展”。成功举办第七届美术报艺术节,“江海艺境”书画巡展相继在中国美术馆以及西安、杭州、深圳、厦门等地展出。

音乐影视充满活力。歌曲《我们的中国梦》、《如意东方》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歌曲《我家住在长江边》、《心弦为谁拨响》入选中宣部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网络短片《梦想之花》获“全国优秀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奖。动画片《孔小如》获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奖,《彩色豆园》、《熊仔》获优秀国产动画片奖。电影《濠河边上的女人》、《三个未婚妈妈》,电视剧《八千里路》、《她的一生》,动漫《小龙丘丘》、《香菇特勤队》、《熊仔》,广播剧《亭亭向阳花》、《浴血海疆》、纪录片《麦收》、《双合村的亡命人》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文化交流不断创新。成功举办新加坡第十八届“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艺术旅游展“南通周”,组织参加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完成中国馆江苏活动周文化演出任务。举办巴黎南通文化节暨“花都潋滟o范曾2012巴黎画展”,荣获江苏对外宣传创新奖。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举办“从北京到洛桑”第七届、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韩国全罗北道话剧团来通演出。

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产业总值快速增长。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95亿元,年均增速3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10年的1.97%增加到2015年的4.8%。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GDP占比在全省排名由“十一五”期末的第九位跃升至第五位,2013年、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南通两次荣获“江苏省文化改革发展速度先进地区”称号。

产业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文化产业认定单位总数发展到2015年的8069家。其中,全市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文化企业家,四上文化企业758家。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7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产业结构逐步改善。2015年全市文化制造业、批零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91.48亿元、14.34亿元、89.1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4.91%、4.86%和30.23%。全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其中,文化创意设计业2015年实现增加值41.3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全市13个企业获评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产业活力持续增强。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南通日报社、南通广播电视台完成了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广电传媒集团组建任务,全面完成南通广电网络与江苏有线的新一轮整合。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推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产业。

五、历史文化保护不断深入,江海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文物保护持续推进。栟茶镇、余东镇、余西村先后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开展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申遗工作。完成钟楼谯楼、伶工学社、西寺、抗大九分校、曹家镇天主教堂等重要文物维修工程。全面开展文物普查工作。至2015年,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中国眼科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环保博物馆筹建进展顺利。成功举办南通博物苑110周年苑庆。

“非遗”保护迈向纵深。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传习中心,非遗工坊、非遗展示馆建成对外开放,形成融展示、传习、研究于一体的保护传承机制。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初步建成,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53个,市级非遗项目106个。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海安花鼓”、“蓝印花布”、“红木雕刻”、“板鹞风筝”、“工艺丝毯”作品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南通市卷》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江海文化形象不断提升。紧扣江海文化主题,策划推出《江海南通》画册和电视专题片、《江海南通概览丛书》、“南通八乡”专题片等系列外宣品。实施江海记忆工程,编辑出版《江海文库》第八辑。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普京总统肖像》、《比利时国王夫妇肖像》、《菲利普国王全家欢》作为国礼,为国家外交作出了贡献。蓝印花布作为“江苏符号”,连年赴美国、俄罗斯、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展演。

六、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人才素质得到提高。

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以提升能力为核心,针对文化各类人才队伍特点,实施不同的培养措施,搭建实践平台,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组织实施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南通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宣传文化人才“千人计划”。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培训班、广播电视技术工人培训班、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等。通过上挂、外挂、下挂等挂职锻炼形式,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6人被确定为第四期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其中1人期满考核优秀等次。3人被确定为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苏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0人获评江苏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

七、行业监管规范有力,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法治建设成果显著。市文广新局先后荣获全省新闻出版系统依法行政示范点(2013~2014年),全省首批法治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征评提名奖、全省新闻出版行政许可案卷评审优秀组织奖、全省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案卷评选组织奖。市文广新局行政服务窗口打造“多彩文广新,服务零距离”服务品牌,连续四年(2012~2015年)被评为“优秀窗口”。

文化市场管理稳定有序。以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工作为抓手,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发挥“五老”和志愿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保持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和安全稳定。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被命名为2013年度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省文化市场十大案件办案单位。如皋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文化市场重大案件办案单位。

广播影视管理扎实有效。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监听监看,安全播出无事故。开展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非法境外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无小耳朵先进社区(乡镇)”创建活动,海安、如东、通州被评为全省创建工作先进县,市文广新局3次荣获全省创建工作组织奖。强化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监管,南通广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播出工作示范单位。开展清理整顿网络视频有害信息专项行动。有效打击取缔“黑广播”。

新闻出版版权管理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打三假”和整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开展打击违禁出版物及有害信息、扫除淫秽色情出版物及不良信息、查处侵权盗版出版及网上侵权盗版行为、整治非法报刊及网络报刊等专项行动,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市、县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全面完成,做好一般作品免费版权登记工作。市版权局获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有功单位二等奖,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南通“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推进“两个率先”、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文化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在文化生活上的获得感需进一步增强;大众文化消费理念有待进一步引导,文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够高、结构不尽合理,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业占比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意识有待增强;文化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突破,文化治理能力和行业监管力量需进一步加强;文化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人才还比较缺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迫切要求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南通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黄金发展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突破期。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南通文化建设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并对文化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文化繁荣发展是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深厚土壤。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文化开放,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三是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推进对增强文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必须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文化事务,建立健全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在法治轨道上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创造权、享有权和参与权等基本文化权利。

四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品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南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标准化的要求更加强烈。随着居民物质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促使文化事业、产业进行自觉调整,并以文化产品供给侧的优化来满足和激发居民文化消费。

五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技术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要积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培育、发展创新要素的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智慧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广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六是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发展战略对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提出了新要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南通叠加,深化陆海统筹,促进江海联动,拓展着开发开放新空间。南通新一轮的崛起将更加倚重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特有的自然禀赋,发扬江海文化多元、开放、和而不同的结构特色,在提升自觉、增强自信中凸显江海特色城市魅力。

“十三五”时期,全市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这一重要阶段,文化是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地域综合竞争能力、避免区域发展的同质化竞争可以汲取的新兴力量。我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必须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把文化建设放到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来谋划,放到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大局中来部署,放到谱写中国梦南通篇章和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的实践中来推进。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我市的文化发展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下一阶段要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自觉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城市文化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紧紧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力推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以深入落实文化建设工程为主抓手,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发展目标

在巩固已有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基础上,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实现以江海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强”是文化强市的基本内涵,“两高”是文化强市的显著标志,“一前列”是文化强市的地域特色。围绕“三强两高一前列”目标,到2020年,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比“十二五”期末翻一番,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比“十二五”期间翻一番;高层次文化人才数占全市高层次人才总数的比重达到3%以上。确保南通文化发展水平在全省的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的地位相匹配,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同步增强。重点在八个方面迈上新台阶:

——思想理论武装迈上新台阶。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和应用型社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全市党员干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

——地域特色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深入挖掘江海特色地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空间,提炼提升江海文化的特质,叫响一批具有江海文化特征的传承和创新品牌,创作一批彰显江海文化特质的文化产品,推动江海文化繁荣发展、形成品牌、发扬光大。

——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选树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到15%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全面深化,公民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舆论宣传和引导迈上新台阶。打造一批新兴内容传播平台和网络用户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入融合、主流舆论更具公信力影响力,网络文化规范活跃,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舆论导控更加有力有效,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的质量和效果更加显著,江海南通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达到85%以上,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达到90%以上,居民综合阅读率位居全省前列,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覆盖广泛,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文艺创作生产迈上新台阶。创作一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力的弘扬主流文化价值、彰显江海文化特色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文艺创作规划,各文艺门类创作进一步活跃,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健全完善。

——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文化机制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成为南通支柱性产业。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文化产业全面建设完成,传统文化产业实力增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新兴文化业态占比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造就一批文化拔尖人才、文化领军人物、重点文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文化人才队伍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

1:“十三五”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

  2015年实绩

“十三五”目标

  指标属性

  1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

  98

  100

  预期性

  2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1201

  1500

  预期性

  3

  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达到国家东部地区标准的比例(%)

  95

  100

  预期性

  4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资源共享覆盖率(%)

  98.96

  100

  预期性

  5

  居民综合阅读率(%)

  85.9

  90

  预期性

  6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8

  6

  预期性

  7

  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2

  预期性

  8

  高层次文化人才数占全市高层次人才总数的比重(%)

  3

  预期性

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第一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思想认识,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思考,继续开展好党委中心组学习等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化、大众化、地域化上下功夫,每年设立一批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和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课题,广泛开展理论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从理论上释疑解惑、给出回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规律,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把高度凝练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用接地气的方式阐释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道理和语言,推动核心价值观走进群众心灵。从南通传统地域文化中汲取核心价值观的丰厚营养,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拓展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手机客户端等网上传播平台,充分运用各类文艺作品和群众性文艺活动,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

二、努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实施《南通市公民道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依托一系列讲坛活动、“濠滨夏夜”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孝敬教育和礼仪教育,持续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完善诚信制度,培育诚信文化,惩戒失信行为。繁荣法治文化,在法治阵地建设、法治文化产品创作以及法治普及活动中注重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提升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进一步引导形成全社会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在新时期“江苏精神”和“南通精神”宣传、普及、践行上下功夫,挖掘树立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三、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为抓手,坚持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以长效机制建设引领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群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市级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力争到2020年,一批县级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开展好“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百佳星耀江海”评比表彰、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工作,充分发挥“莫文隋”、“爱心邮路”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江海大地涌现出更多“凡人善举”。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化、常态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打造窗口行业、窗口单位优质服务品牌,大力培育厉行勤俭节约的饮食习惯和文明出行的旅游习惯,形成良好文明风尚。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狠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赌博等风气,依法整治违规寺观,深化殡葬改革,优化乡风、民风,实现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升。

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着力强化价值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核心作用,发挥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的特色和优势。创新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健全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完善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深度报道,提高引导艺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社科期刊等阵地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守网络宣传舆论主阵地,切实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和有效发声能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率先”等主题的网上宣传教育,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宣传舆论的制高点,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唱响网上主旋律。

五、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市社科院建设,地方特色智库建设扎实推进,决策咨询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显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科基金课题和年度热点课题的实施机制。建好用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加大社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发挥政府哲社评奖的导向作用,奖项设置、奖金额度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鼓励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力作。落实社科普及相关政策法规,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编撰出版社科普及读物,进一步规范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体系完备、运行科学、成效显著的社科普及工作体系。发挥社科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通过完善机制,为社科类学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节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全面落实推进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南通文化特色空间和城市文化地标。加快市文创中心、市文化馆新馆(非遗保护中心)为重点的新一轮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如东县文体中心、启东市文体中心等县(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崇川区图书馆、文化馆、港闸区文体中心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市有四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县(区)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或美术馆),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其中重点中心镇有文化中心(小型图书馆、文化馆等),村(社区)有具备 “7+5+N”服务功能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市形成以市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为龙头,纵向延伸到县、镇(中心镇)、村的4+1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到2020年,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100%,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二、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南通市创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优化提升国家级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再打造有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3至5个。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及后续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效能提升计划,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完善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增加对特殊群体的扶持。推进各部门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达到或超过国家东部地区标准,建成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创新公共文化运行机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全面推进标准化定制、专业化生产、均衡化配送、精细化服务、科学化考评和制度化保障等创新举措,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者体系。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为基层服务、向社会开放,完善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文化资源统筹管理,推行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中心(总)馆-分馆-支馆”服务模式,推动基层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定期更新流转,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在公共文化设施所在地及人流密集地点,设置公共文化信息发布窗口和相关设施设备。

四、健全艺术工作导向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公众提高文艺鉴赏水平,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建立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生产及激励创新机制,扶持原创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加大对舞台艺术的扶持力度,采取公益性演出补贴、以奖代拨等多种扶持方式,完善《南通市文学艺术奖评奖办法》和舞台精品激励办法。出台《南通市美术专项资金实施办法》及《支持戏剧传承发展实施办法》,设立“江海文化奖章”,对获得优异成绩的作品及艺术家给予奖励。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途径,努力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时代风采、展示南通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深化南通艺术剧院经营机制改革,扶持好通州区通剧团、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南通市少年杂技团、如皋木偶艺术团等院团的发展和壮大,支持南通书画院、启东版画院等机构书画创作研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创作生产文化艺术精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深入实施重点文学作品创作、江海特色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影视剧精品创作、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优秀少儿作品创作等精品工程。精心创排话剧《张謇》、越剧《仁医寸心》等大型原创舞台剧目,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力争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挖掘南通传统文化元素,推广大型多媒体歌舞秀《梦·江海》,创排舞剧《沈寿》等一批南通地方题材的剧目。开展江海文化系列歌曲创作推广。继续推动“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南通书画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繁荣书画艺术创作,到2020年我市书画艺术在省、国家展览评比中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美展中获得等级奖。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整体实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启东版画、如东农民画等画种迈向更高层次。继续提升“江海艺境”、“南通籍书画名家系列展”、“青春盛绘”等美术展览活动品牌的影响力。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建党95周年、建军9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规划推进一批重点题材作品创作生产。

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五月风”文艺展示月等文化系列活动,进一步做精做优“濠滨夏夜”、“我们的节日”、“文化江海行”、“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各县(市)区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做优做强。创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家走进社区、“文艺进万家”送戏送书送展览送电影送培训下基层等公益文化活动,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持续开展免费艺术培训。进一步鼓励群众自办文化,继续支持读书会、合唱队、舞蹈队、健身队、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促进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定期开展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标兵评比。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结合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推出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大力推进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七、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韬奋读书节”为引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扩大“韬奋”阅读品牌影响力,构建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开展。以省内一流、国内先进为目标,将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市民大书房,逐步形成城市文化“第三空间”。合理设置韬奋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基层阅读服务场所,推进阅报栏(屏)、书报亭标准化建设,鼓励车站、机场、公园、宾馆、商场、银行等公共场所提供“图书角”等免费阅读服务,打造城市新型阅读空间,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推进全民阅读在线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方便群众的阅读服务设施体系。实施全民阅读“七进”工程和“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居民综合阅读率,到“十三五”期末,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左右,“书香南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建成江苏省书香城市。

八、提升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做好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展示工作,实现县级播出机构集中供片。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数字农家书屋等,大力推进“三网融合”,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推广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改造。推进高清电视覆盖工程,大力发展高清有线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用户数突破40万户,至少完成一套市级全高清制播节目频道建设。加快推进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实施卫星电视上渔船、应急广播建设等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为各级政府便民服务提供窗口和平台。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着力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提升发展工艺美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4个优势传统行业。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创意、民生融合发展,重点发展3个产业:一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鼓励发展数字影视、数字音乐、动漫游戏等信息内容服务产业,重点打造全球动漫产业运营平台“动漫网”、赛格动漫产业基地、紫琅软件科技集团等骨干企业、基地和平台。二是文化创意与设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与我市工业制造、现代家纺、建筑装饰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意设计企业,重点打造南通家纺创意设计集聚区、全球最大的家纺花型版权互联网交易平台“瓦栏网”、南通创意设计中心、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基地等骨干园区、基地和平台。三是文化休闲旅游业。推动南通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江海明珠、灵秀南通”旅游文化品牌。力争到2020年基本确立以“4+3”行业为支撑,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2: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目标

  名称

  发展目标

  新闻出版发行

全市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及印刷设备制造收入突破100亿元。

  广播电视电影

全市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广播影视设备收入突破50亿元。

  演艺休闲娱乐

全市演艺娱乐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玩具及娱乐用品制造收入突破50亿元。

  互联网信息服务

全市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2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文化增值电信服务收入突破30亿元。

  文化创意设计

全市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文化旅游

全市文化旅游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文化旅游服务收入突破30亿元。

  工艺美术品制造

全市工艺美术品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工艺美术品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二、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南通文化创意中心、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星湖101文化街区、南通高新区科技之窗、东升国际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十三五”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好重点项目对产业发展的示范拉动作用。继续实施市级年度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进目标责任制,改进重点项目入库预审和推进督查考核机制,提高项目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改进招商方式,强化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和网络招商,力争招引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改进和完善“南通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年度评比奖励制度。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激励作用,加大对重点文化科技企业、重点文化科技产业园的扶持力度。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机制,重点推动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广电传媒集团、南通国有置业集团发展,做大做强南通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南通华强、同洲电子、凤凰传媒、姚记扑克等一批重点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红木、扎染、仿真绣、蓝印花布等领军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国际著名品牌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重点打造崇川区狼山文化产业集聚区、大生·众创街区、淘宝文化艺术品城,港闸区两岸文创产业集聚区、动漫产业集聚区、数字印刷出版产业园,通州区家纺设计产业集聚区、开沙岛文化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工业设计、广告创意产业集聚区。继续推进海安文化产业园、如皋文化创意产业园、海门麒麟江苏红木文化城、启东圣合圣心玫瑰文化产业园、如东栟茶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园等重点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工作,引导园区、基地规范建设、加快发展,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园区、基地。

五、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开发中高端文化消费,培育特色文化消费。支持开展文艺竞赛、欣赏、体验、阅读等活动,支持演艺、图书、影视、动漫等文化企业开展文化消费进基层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挖掘名小吃、老字号、工艺美术、传统民俗等资源,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建设文化消费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强文化消费市场引导、商户联合营销、综合信息服务和行业监测分析,支持同类文化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文化消费服务联盟。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演出院线、动漫游戏、艺术品互联网交易等领域的支付结算系统,拓展文化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促进个人信用消费。借助江海博览会,办好文化集中展销活动。完善文化惠民卡制度。

六、扩大文化贸易。探索研究我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认定办法,适时开展市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评定工作。推动我市一批文化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培育和建设具有一定出口规模、潜力的文化出口基地,推动文化出口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鼓励我市文化出口企业与境外相关平台实现链接,及时发布文化产品出口信息,为企业与客户对接提供服务。加大文化营销宣传力度,推动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支持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西交会等境内外知名文化会展交流活动。鼓励对外文化贸易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国际业务。建立健全全市文化贸易统计制度及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

第四节  加强江海文化传承创新

一、培育打造江海文化品牌。深入挖掘、研究江海特质,主动保护、传承江海文脉,积极弘扬、传播江海文明,与时俱进、丰富江海文化内涵。进一步把握江海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果敢坚毅的自强性、崇文尚德的自觉性等个性特征,努力增强江海文化的认同感、凝聚力。在注重开拓和务实、大气和精细、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中着力培育发展具有江海特质的文化品牌,把江海文化打造成在江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版图上具有特色魅力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凸现南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风范。

二、组织开展江海文化研究。推进江海文化宏观研究,编撰出版《江海文化概论》、《江海南通概览》等“江海文化”系列丛书。推进“大生”系统档案及《大生驻沪事务所号信》整理出版工作,组织编纂《大生集团史》、《张謇年谱长编》。整理南通历史文献资料,编辑出版《南通文献丛书》。在全市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南通文化遗产集成》。充分发挥江海文化研究会、张謇研究中心等专业团体作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在国民教育中增加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南通籍或在南通从事革命活动的革命先辈的研究,加强“红十四军斗争”、“反清乡斗争”、“苏中七战七捷”等重大事件的研究。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载体和素材。

三、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机制建设、载体建设和政策保障。全面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增强各级政府、保护机构和保护单位的责任意识和科学保护意识,提高科学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整理和规划编制及公布工作,全面完成文物普查。实施文化遗产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开展数据采集、调查,建立全市文物、非物质遗产、博物馆、珍贵古籍信息数据库库,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

四、提升博物馆建设水平。国有博物馆结合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强藏品管理。健全全市博物馆体系,实施南通博物苑提升拓展工程,建设东部文博景廊,南部生态保护区,恢复和修缮历史建筑。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办馆水平。开展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工作,开展民办博物馆运行评估。完善“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提高博物馆馆际之间、馆群与濠河风景区之间联动运营水平,综合开发博物馆人文景观资源,打造成自然韵味独特、文化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资源集聚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群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文博之乡”、“博物馆城”知名度。

五、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继续实施《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南通、如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加强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建筑形态、风格、色调的设计、引导和控制,加快环濠河区域的有机更新,保护好文物资源以及濠南、西南营、寺街、唐闸等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加强余东、栟茶、余西、白蒲等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利用。以唐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为目标,进一步挖掘、研究唐闸工业遗产的内涵价值,开展文保单位和历史街区的修缮,加强环境整治,力争早日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六、保护抢救不可移动文物。编制大生纱厂、天宁寺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完成保护利用规划和修缮方案,完成修缮工程;实施南通博物苑相禽阁、濠南别业西楼等部分历史建筑实施保护修缮,恢复“花竹平安馆”;实施青墩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开展大遗址公园建设和青墩遗址博物馆建设。针对全市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分期实施抢救保护修缮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安全保卫以及防火防灾的硬件设施建设。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工作,切实加大文物执法。

七、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以濒危项目、代表性项目为重点,努力加强抢救性记录、传承人培养、传承基地建设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保护好“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梅庵派古琴艺术”“南通仿真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以抢救性记录、数字化保护和数据库建设为内容“记忆工程”。实施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提档升级工程,提升非遗工坊等载体的建设运营水平。开展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工作,做好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的创新。加强对通剧、海安花鼓、如皋木偶、如东杂技、海门山歌、启东版画、通州小品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非遗联盟城市”,搭建优秀非遗项目合作交流、展示交易产业化平台。

八、保护传承地方戏曲。实施地方戏曲抢救性保护,依托重点戏曲院团,成立地方戏曲传习研究所。分期分批配备流动演出车,对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设施的添置更新给予经费扶持,对专业院团复排经典剧目、保留剧目、新创剧目演出给予补贴。加强戏曲专业人才培育。实施地方戏曲传承带徒、青年人才进修深造计划。

九、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在沿线国家(地区)举办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与民间并重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以南通市“江海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为平台,加快对外交流走向世界的步伐。梳理整合全市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文化资源,在舞台艺术、造型艺术、文化遗产等各领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大型多媒体歌舞秀《梦·江海》赴日本进行商业演出,组织如皋木偶、如东杂技等特色民间艺术以及蓝印花布、扎染、陶瓷、红木雕刻等传统制作技艺走出国门,策划推动南通书画名家主题展览对外交流,在更广领域展示南通文化风采。

第四章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健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确保人岗相适、适岗适任。把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考核权重。充实优化文化建设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年度文化建设情况督查。

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文化单位发展活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继续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研究制定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管理股制度,探索对参与管理股企业建立政府专项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建立向国有独资及控股文化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和风险管控。创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再造,鼓励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融合发展路径。完善媒体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管理考评奖惩指标体系,规范编外人员聘用及管理。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强化服务功能。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厘清院团公益职责和市场功能,探索采取市县合作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增强院团发展活力。

三、完善支持政策。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增长相适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加大对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重点项目实施和重大课题研究支持力度。整合规范已有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文明劝导岗位。改革财政资金对文化竞争性领域的支持方式,变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逐步减少并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无偿支持。贯彻中央关于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将财税、人才、土地、金融等政策分解落实。研究制定扶持地方戏曲、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促进文化消费等政策。

四、强化人才支撑。完善文化人才政策,在全市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委专职宣传委员和村(社区)宣传文化单位工作人员,每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配备在编在职人员不少于3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设有不少于1个政府购买的宣传文化公益岗位。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大量增加、现有机构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和财力,合理增加机构编制。继续实施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南通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南通市宣传文化人才“千人计划”,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五年内培育和引进文化管理、文学艺术等类别文化领军人才30名和文化重点人才100名;接轨江海英才计划,实施江海文化产业人才计划,五年内培育和引进30名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100名文化产业重点人才。制定《南通江海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实施细则》,积极推动入选人才享受国家、省、市高科技人才的同等待遇。健全人才使用、流动、激励、保障机制,采取签约、项目合作、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方式集聚文化人才。建立市级文艺荣誉制度,根据中央、省有关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规定,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艺人才,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文艺人才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法治保障。全面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员守法,通过法律的手段提高文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文化事务的能力。健全依法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大力推进文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完善市县两级文广新局权力清单制度,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标准化管理,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精简、增速提效常态化。加强文化市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文物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推进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强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化执法规范化水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着力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力作,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为法治南通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00 220 100 800